今天要跟各位介紹的是和法國的凱旋門有88%像的「印度門(india Gate)」,不免俗還是要借用維基百科上的資料給你們參考參考,字太多可以略過沒關係。
印度門(India Gate),原名All India War Memorial(अखिल भारतीय युद्ध स्मारक)(譯為:全印度戰爭紀念碑),又稱德里門,是一座43米高的大型凱旋門,位於印度新德里的國王大道 (德里)。印度門是印度獨立的國家紀念碑,此前也被稱位Kingsway(譯作國王大道)。該建築是由設計師埃德溫·魯琴斯設計的。
印度門建於1921年,高42米。它是由紅色砂岩和花崗岩建成。印度門由埃德溫·魯琴斯設計,最初稱為全印戰爭紀念館(All India War Memorial),紀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三次英阿戰爭中為英屬印度而喪生的90000名不列顛印度軍隊士兵。(轉自維基百科)
- 遠眺德里門,看起來跟巴黎的凱旋門,還是有一定的大小落差。
- 路上隨處可見的攤販,很想要買來嘗試以表支持,可是看到塵土飛揚的環境,我還真的沒這個勇氣...
-
原本以為這裡不需要經過安檢,沒想到我錯了,這裡的安檢按照印度景點的慣例,一樣是男女一邊一道做安檢🛂。
- 看的其實不算太嚴格,基本上包包裡面不帶奇奇怪怪的東西都會安全過關。
- 看來樂寶在印度很是他們當地男生的菜,走到哪裡被「盯」到哪裡。🤷♂️
- 相較之下就比較少人看我。(所以拍起網帥照我也能夠自然一點不必怕被「視覺強姦」。
- 不知道為什麼印度人📷很喜歡由超上面往下拍。(這樣不是就把自己拍的更矮了嗎🤔?)
- 印度門的正前方有懸掛著印度三軍的軍旗,日日夜夜都會有哨兵在這裡警戒這周圍,隨時都可以看到武裝軍人與我們擦身而過⚠️不過要切記不要對著他們拍照這樣好像是違法的⚠️
-
即使在現在這個太平盛世中,我們並感受不太到其深刻感受,但還是必須要去緬懷與尊重,畢竟印度人打從被英國東印度公司殖民以來,也經歷不算少的戰亂,戰爭是殘酷的,誰都不希望發生在各自的領土上。
- 後來走在路上,我的衣服上硬生生的被一位印度婦人別上這個貼紙,當下只想著趕快拆下來。(有人知道這貼紙是什麼意思嗎?)
- 印度路邊雖然賣的攤販不少,不過仔細一看會發現賣的東西都大同小異。
- 靠近印度市中心的市容果然很不一樣,比較起離市中心遠一些的地方,就可以很深刻的感受到極大的貧富差距。
- 印度隨路可見隨路可攔的小車車。
- 我覺得這個標示很有趣,叫大家不要按喇叭,可是喇叭聲卻是比什麼聲音都還要大聲🤔?
- 難得畫面中印度人減少了,當然要趕快拍一張。
總結:
剛剛上面所提到的貧富差距,在印度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,當我們經過各國在印度的駐印度大使館、美術館...等建築時,看到的盡是寬而廣的林蔭大道,井然有序的交通,不知道還以為現在身在台北市天母一帶,當印度門印入眼簾之時,又會讓人以為置身在法國巴黎的市區街頭,說到這裡不禁內心有些許感慨,有可能終其一生身在貧民窟的印度人,都享受不到坐在車子上的感覺,也有可能他們一輩子都到不了我們所謂的市區,只能說身在台灣的我們很幸福,千萬不要把感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真的就以為是理所當然了。